什么是知识产权?
知识产权,也称为“知识产权所属权”或智力成果权,英文为“intellectual property”,是人们依法对自己特定的智力成果、和经营活动中的标记、商誉等依法享有的专有权利,是一种无形财产权,包括著作权、专利权、商标权、商业秘密等。
知识产权日的由来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和阿尔及利亚在1999年的提案,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在2000年召开的第三十五届成员大会上通过决议,决定从2001年起,将每年的4月26日定为“世界知识产权日”。4月26日是《建立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公约》(《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公约》)生效的日期。设立世界知识产权日旨在全世界范围内树立尊重知识,崇尚科学和保护知识产权的意识,营造鼓励知识创新和保护知识产权的法律环境。
知识产权的种类
我们通常说的知识产权主要包括著作权(即版权)、专利权、商标权、商业秘密权、其他知识产权还有集成电路布图设计专有权、植物品种保护、原产地地理标志等。随着社会进步,新的知识产权的形式还会不断出现。
知识产权的特征
(一)知识产权是一种无形财产。
(二)知识产权具备专有性的特点。
(三)知识产权具备时间性的特点。
(四)知识产权具备地域性的特点。
(五)大部分知识产权的获得需要法定的程序,比如,商标权的获得需要经过登记注册。
知识产权的作用
(一)为智力成果完成人的权益提供了法律保障,调动了人们从事科学技术研究和文学艺术作品创作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二)为智力成果的推广应用和传播提供了法律机制,为智力成果转化为生产力,运用到生产建设上去,产生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三)为国际经济技术贸易和文化艺术的交流提供了法律准则,促进人类文明进步和经济发展。
(四)知识产权法律制度作为现代民商法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完善中国法律体系,建设法治国家具有重大意义。
普通人如何受益于知识产权?
对于广大社会公众来说,知识产权制度至少可以给他(她)们带来以下几个方面的益处:
(一)鼓励和促进创新,加速社会的发展知识产权保护推动人们有生产实践和科学实验中,创造出更多的科学、技术、文化、艺术等光辉灿烂的智力成果,加速了人类社会的发展进程,从而最终使人类社会受益。
(二)提高商品和服务的质量,改善人民生活,比如商标权的保护,会促使经营者提高其生产的商品或提供的服务的质量,其最终受益者还是广大消费者。
(三)提供直接获得收益的机会,普通人也可以通过创造活动,获得知识产权,从而从知识产权的转化或实施过程中获得直接的收益。
《“十四五”国家知识产权保护和运用规划》相关知识
一、《“十四五”国家知识产权保护和运用规划》背景
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深入发展,国际力量对比深刻调整。我国正处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时期,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深入实施,现代产业体系建设加快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不断深化。知识产权保护工作关系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关系高质量发展,关系人民生活幸福,关系国家对外开放大局,关系国家安全。当前,知识产权对激励创新、打造品牌、规范市场秩序、扩大对外开放正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但我国知识产权工作还面临不少问题和短板,主要表现为:关键核心技术领域高质量知识产权创造不足,行政执法和司法衔接机制不够完善,知识产权侵权易发多发和侵权易、维权难的现象仍然存在,知识产权转移转化成效有待提高,知识产权服务供给不够充分,海外知识产权纠纷应对能力不足,知识产权制度促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作用需要进一步发挥等。“十四五”时期,做好知识产权工作要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增强机遇意识和风险意识,在危机中育先机、于变局中开新局,充分发挥知识产权制度在推动构建新发展格局中的重要作用,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提供有力支撑。
二、《“十四五”国家知识产权保护和运用规划》提出的主要目标
到2025年,知识产权强国建设阶段性目标任务如期完成,知识产权领域治理能力和治理水平显著提高,知识产权事业实现高质量发展,有效支撑创新驱动发展和高标准市场体系建设,有力促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知识产权保护迈上新台阶。知识产权保护法治化水平不断提高,知识产权保护衔接机制更加完善,知识产权侵权惩罚性赔偿制度有效实施,侵权易发多发现象得到有效遏制,知识产权保护社会满意度达到并保持较高水平,关键核心技术领域高质量知识产权更多涌现,有效提升产业链供应链现代化水平,知识产权制度激励创新的基本保障作用充分发挥。知识产权运用取得新成效。知识产权转移转化体制机制更加完善,知识产权归属制度更加健全,知识产权流转更加顺畅,知识产权转化效益显著提高,知识产权市场价值进一步凸显,专利密集型产业增加值和版权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稳步提升,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和新兴产业创新发展。知识产权服务达到新水平。知识产权信息化、智能化基础设施建设取得显著成效,知识产权保护实现线上线下融合发展,知识产权公共服务体系进一步完善,知识产权服务业有序发展,服务机构专业化水平明显提升,进一步促进创新成果更好惠及人民。知识产权国际合作取得新突破。我国在全球知识产权治理体系中的作用更加凸显,知识产权国际协调更加有力,“一带一路”知识产权合作实现新进展,海外知识产权获权维权能力进一步提高,有力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