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3月19日,景德镇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印发了《景德镇市食品安全事件应急预案》(以下简称《预案》),2016年9月3日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印发的《景德镇市食品安全突发事件应急预案》(景府办字〔2016〕119号)同时废止。为便于各地和有关单位更好地了解掌握本次修订的主要内容,切实做好贯彻实施工作,现将有关修订情况解读如下:
一、修订背景
根据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第一百零二条“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应当根据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和上级人民政府的食品安全事故应急预案以及本行政区域的实际情况,制定本行政区域的食品安全事故应急预案,并报上一级人民政府备案”。参照《江西省食品安全事件应急预案》,结合我市实际,市食安办起草了《景德镇市食品安全事件应急预案》(征求意见稿),在经过专家论证、充分征求吸纳各方意见和市司法局合法性审核的基础上,经2024年3月14日市政府第38次常务会议审议通过,并以市政府办名义印发。
二、编制目的
健全完善食品安全事件分层分级、精准防控、末端发力、终端见效的应急机制,最大限度减少食品安全事件及其造成的损害和影响,保障公众身体健康与生命安全,维护正常的社会经济秩序。
三、主要依据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产品质量安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产品质量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实施条例》《突发事件应急预案管理办法》和国家食品安全事故应急预案以及《江西省突发事件总体应急预案》《江西省食品安全事件应急预案》《景德镇市突发事件总体应急预案》等法律法规政策,编制本预案。
四、内容介绍
《预案》共分7为章。
(一)总则
主要阐明《预案》的编制目的、编制依据、适用范围、工作原则、事件分级和预案体系(共6个部分)。本预案所称食品安全事件,包括食品安全事故(含食品安全责任事故)以及食品安全舆情事件。食品安全事件分为四个级别,即一般食品安全事件、较大食品安全事件、重大食品安全事件和特别重大食品安全事件。
家宴及家庭自采自食、自制自食引起的食源性疾病,属于公共卫生事件的,按照《景德镇市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处置。其他食源性疾病中涉及传染病疫情的,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处置。民航、铁路、水运等交通区域食品安全事件有其他规定的,从其规定。
(二)指挥体系
主要包括市级指挥部及办公室(办公室下设综合协调组、流调救治组、事件调查组、技术支撑组、新闻宣传组、治安秩序组、善后工作组、后勤保障组、专家咨询组、市级指导组10个组)、县级指挥机构、现场指挥机构的组成及职责。
(三)运行机制
主要包括联防联控机制(联防联控包括信息归集、隐患识别、风险会商、协调联动、扁平管理)、监测预警机制(包括事件监测、预警分级、预警发布、预警行动)二个方面。县级以上人民政府落实食品安全事件联防联控、群防群控的组织实施工作,发挥市、县、乡级党政领导干部和村委(社区)干部分别包保A、B、C、D四级食品企业主体制度优势,抓好辖区食品安全风险防控、隐患排查和专项治理,建立信息共享机制。
(四)应急处置
主要包括信息报告(来自食品企业、医疗单位、技术机构、公众举报、媒体报道、政府部门、包保干部、上级机关、外地通报)、先期处置、分级应对、响应分级(根据严重程度和发展态势,食品安全事件市级应急响应由低到高分为四级、三级、二级和一级4个等级)、响应措施和信息发布六个部分。
(五)后期处置
主要包括善后处置、责任调查和总结评估三个部分。要求事发地人民政府及有关部门要积极稳妥、深入细致地做好善后处置工作,消除事件影响,恢复正常秩序。
(六)应急保障
主要包括人员保障、技术保障、信息保障、医疗保障、运输保障、治安保障、物资保障、动员保障和培训保障9个部分内容。
(七)预案管理
主要包括预案编制、预案修订、预案演练和预案实施四个部分。预案编制单位根据实际情况采取桌面演练、实战演练等方式,组织开展应急演练,演练结束后应及时进行总结评估。应急演练应当重点演练应急指挥、信息报送、现场指挥、协调联动、舆论引导、调查评估和综合保障等工作。市级每两年、县级每年开展一次应急演练。
三、设立《应急预案》后所起的作用
(一)厘清了各方工作权责范围
《应急预案》实施后,厘清了职能主管部门以及各县级人民政府的职权范围及责任,明确了各方分工,针对目前应急处置食品安全突发事件面临的重点难点问题,提出切实可行的解决途径和具体管理办法,为指导全市食品安全突发事件应急处置工作提供有力支撑。
(二)有利于做出及时的应急响应
《应急预案》明确了应急的指挥体系、运行机制、应急处置、后期处置和应急保障措施等方面的内容,在应急资源、人员培训、宣传教育等方面进行了前期准备,可以指导应急处置迅速、高效、有序地开展,将突发事件的人员伤亡、财产损失和社会影响降到最低限度。
(三)理顺了各相关单位之间及各相关单位和各县(市、区)人民政府之间应急救援体系的衔接
通过编制《应急预案》,可以确保当发生不同等级的食品安全突发事件时,各相关单位、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各司其职,协调配合,按照规定的时限及时报告、及时处置、妥善善后。
(四)有利于提高风险防范意识
《应急预案》的编制、评审、发布、宣传、教育和培训,有利于各方了解可能面临的食品安全突发事件及其相应的应急措施,有利于促进各方提高风险防范意识和能力。